老外带马云睁眼看世界30年后他豪捐14亿报恩

时光似水般缓慢轻柔向前奔去,若不是偶尔遇见飘叶落花,想必溅不起一丝涟漪,生活也就这样平静下去;若不是偶尔遇见山石岩宕,也许一直顺遂无奇,生活便会少了一些际遇;若不是在对的时间里遇见了你,可能我的生活不会像后来那样辉煌绚丽。

1980年,这个叫马云的少年,遇见了年纪相仿的David。他们之间互通书信,交流中国文化与英语学习,他们互帮互助相互成长,书写一段友谊的传奇。

1980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的大门开始迎来了一批批的外国团体,其中有一支就是澳大利亚代表团。这只团体代表了中国与澳大利亚的友好合作关系,和其他国家代表团一样,率先参观了几个重要城市是,其中就包含了杭州。

也许是命运的安排,也许是缘份使然。莫利夫妇和他们的三个个孩子也在其中。父亲肯当时是一位刚刚退休的电气工程师,在七十年代加入了澳中友好协会,母亲朱迪陪同丈夫带着孩子来到了中国。

十五岁的马云和戴维就这样成为了朋友。从那之后,马云就定期给戴维和他的父亲肯写信,并且和戴维一样称呼肯为“father”。肯告诉马云可以将信件中字与字之间的距离留大一点,这样在回信时就可以写一些纠正,在字句的空白处。如此这样,马云的英语水平在一封封来往的信件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1985年,21岁的马云,像我们所知道的那样,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终于考上了杭州师范大学。在入学之后,还当选了学生会主席和杭州市学联主任。

这时候的马云还从来都没有想到过中国以外的世界会是怎样的。他动心了。他通过一系列的手续,终于拿到了自己的护照。但事情好像不会总这般尽如人意,当时的赴澳签证只办给政府公务,出差或者留学,连续7次的签证都被拒绝了。而那时的马云,已经在北京住了一周的地下室了,并且他身上带的钱也几乎要花完了。

为了让马云的这次出行能够顺利进行,肯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去了纽卡斯尔市政府,向澳大利亚驻中国大使馆发电报说明情况,几番交涉,签证终于拿到手了。

1985年,马云第一次坐飞机,飞向了那个有点陌生,又有点熟悉的地方。他到达澳大利亚后,热情好客的莫利一家,极尽东道主之谊,带他去参观游玩了悉尼的一些风土人情,所见所闻开阔了他的眼界,可以说这也是马云第一次接触到国外的事物,开阔了眼界,为后来的成功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说是马云走向世界的领路人也不为过。

初到澳大利亚的马云也并不羞怯,他在当地的一个太极拳爱好者团体里为其表演平时所学的猴拳和醉拳,和他们交流学习。意料之中,马云在那里也学习到了澳式英语。

马云与莫利一家的友谊渐渐的加深。在马云去过澳大利亚之后,肯带着次子斯蒂芬来杭州回访。马云积极的为他们安排了住宿,在他放假时,带着他们去乡下游览。真挚的友谊就是这般有来有往,情谊绵长,会使你成长,也总会带你见识不一样的天地。

我们常说命是失败这的借口,运是成功者的谦词。这句话一点也没错,尽管马云面对缺乏资金,办不到签证等带来的万般阻力,但他还是克服所有困走出了国门并且见识到了世界。后来的他也没有辜负肯的期待,像我们看到的那样成为了非常优秀的人。

2017年2月3日,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宣布,学校获得了由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通过马云公益基金,拿出2000万美金设立的Ma-Morly奖学金计划。这是这个学校目前收到过的最大款目的捐赠。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马云说:这项奖金将用于“支持那些想自己看看这个世界,经历它,用自己脑袋思考他的人们。”这不正是当年肯对马云的期许吗?他想让马云看看世界,让这世界上像马云一样有理想有追求的年轻人认识世界,并且对这个世界有所作为。这世界属于年轻人,他们也应该有际遇去拥抱美丽的世界。

2019年6月末,来自澳大利亚的29名学生在杭州度过了难忘的11天。他们和马云曾有长达两小时的交流,在此期间,他们谈人生说理想,马云顺便将自己成功的秘密告诉他们。

“要享受过程,不要放弃。一定会有很多问题,但要知道,别人也有类似的问题,如果你能克服,你就是最优秀的。”马云说。

他们是第二批来到中国交流学习的Ma-Morly奖学金获奖学生。在这么十一天的时间里,或许也能让他们的生活有所改变,他们无疑是优秀的,此次经历也必然让他们对中国文化和中国的社会生活有所了解。或许,这里面会有另一个满怀理想的“Jack Ma”,谁知道呢?

世界本来荒草丛生,因为有了爱和理想而绚丽缤纷。有人说,爱是一个闭环,只要你传递它,那么你就会一直身处其中。比如马云,比如莫利,他们之间的情谊跨越国籍,他们之间的关怀在两国人民之间在传递不停歇。

生活从不会亏待任何一个有理想的人,他们敢于追逐,敢于拼搏,敢于将梦想变为现实。愿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不忘初心,愿每一份付出的关怀都各得其所,愿每一天充实而有意义,愿你拥抱世界,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