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德与当代艺术批评

在当代美国的艺术学界,迈克尔弗雷德(Michael Fried,1939- )是特立独行、颇受争议的一位学者。

自1970年代以来,针对西方现代艺术的研究,更为流行的是T.J.克拉克(Timothy James Clark)为代表的“艺术社会史”和罗莎琳克劳斯(Rosalind Epstein Krauss)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

T.J.克拉克将艺术置于社会和政治的大背景中来考察,其写作比传统马克思主义的粗疏方式远为精微,擅长对艺术与社会基础、意识形态的复杂关系展开谨慎而系统的分析,名声远播。他的学生包括了迈克尔莱杰(代表作《重构抽象表现主义》,毛秋月译,江苏美术出版社2015年出版)、托马斯克洛(代表作《大众文化中的现代艺术》,吴毅强、陶铮译,江苏美术出版社即出)、塞尔日居尔伯特(代表作《纽约如何窃取现代艺术的观念》)、奥布莱恩(JohnO’Brian,编辑了四卷本的《格林伯格论文与批评集》)等,其影响遍及北美和英伦的艺术院校。

罗莎琳克劳斯则以《十月》(October)为阵地,系统引进欧陆的符号学、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等方法,力图对当代艺术进行严格的哲学研究,从而带动了学院派批评的兴起。由于她的声望,法国批评家伊夫-阿兰博瓦、德国批评家本雅明布赫洛(代表作《新前卫与文化工业》,何卫华等译,江苏美术出版社2014年)远渡重洋来到美国,和哈尔福斯特(代表作《实在的回归:世纪末的前卫艺术》,杨娟娟译,江苏美术出版社2015年即出)一起,聚集在《十月》的旗帜之下,并都占据美国重要大学的教职。四人合著的《1900年以来的艺术:现代主义、反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第一版),是他们将方法论融贯在现代艺术史写作中的一个集体成果。

相比之下,弗雷德一直所抱有的现代主义信念和咄咄逼人的辩护姿态,就显得好像跟这个时代有点脱节。不过,支撑他这种偏保守的学术立场的,并非只是虚张声势的口号和言而无实的表态,而是他本人曾经对晚期现代主义批评的高度介入,还有他对现代主义起源的别出心裁的解释,更有他对当代影像艺术的实际影响和独特发现。从学术谱系上说,弗雷德跟格林伯格有相近之处,但他以自己独有的方式阐释了现代主义的课题和价值,批判格林伯格的本质主义,构成了不同于克拉克和克劳斯的另一条重要的学术路径。持守艺术价值的坚定信念,令他卓尔不群;著述的丰富、理论的高度原创,更让他成为克拉克和克劳斯真正的对手。概览弗雷德的学术生涯,便可见一斑。

迈克尔·弗雷德(Michael Fried,1939— ),现为美国霍普金斯大学人文学科波恩讲席教授。1960年代初,才二十出头的弗雷德就与弗兰克斯特拉(FrankStella)、安东尼卡洛(Anthony Caro)等艺术家成为朋友,并结识了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克雷默(Hilton Kramer)等批评家,还曾师从英国哲学家汉普希尔(Stuart Hampshire)、沃尔海姆(Richard Wollheim),开始阅读法国现象学家梅洛-庞蒂(Maurice Merleau-Ponty)的著作,特别是与美国著名的维特根斯坦专家、哲学家卡维尔(Stanley Cavell)保持了富有成效的思想交流。他的艺术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1960年代从事艺术批评,并作为晚期现代主义批评的代表而著称于世。那时,他追随格林伯格的形式批评而进入艺评界,其《三位美国画家》(1965)概述了他的现代主义观;但很快地,在《形状之为形式》(1966)中,他开始将极简艺术视为格林伯格的现代主义还原论的产物而展开初步批判;而在划时代的、广受引用的《艺术与物性》(1967)一文中,他对极简艺术的“物性”(objecthood)及其导致的“剧场性”(theatricality)进行了极富洞见的批判,从而一举奠定了他作为批评家的历史地位。这段批评时期的文章在1998年结集为《艺术与物性:论文与评论集》(张晓剑、沈语冰译,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年)出版。弗雷德最大的贡献是,他洞察到极简艺术以“场面调度”般的展览设计来激发观众的体验,过分地诉诸观众,他认为这是对艺术的败坏。他从中敏锐地把握到了艺术与观者之间的关系这个重要论题,由此确立了整个学术生涯的主轴。

★著名青年哲学家汪民安论“垃圾”!★李小山:“新水墨热”一种集体起哄★朱青生 所有专制都坚持经典和传统的艺术 ★王端廷:什么是“中国当代艺术” ★王瑞芸:“当代艺术”可以被否定掉吗? ★ 沈语冰:抽象艺术研究的几种主要模式 ★艺术现代性的真正核心是走向自主,而中国似乎正好是逆向而行 ★栗宪庭与包泡对话录:中国式红色极权考古 ★中国当代艺术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复杂性! ★如何从一个展览的好坏或许能窥探策展人能力的高低?

关注中国艺术批评,关注中国当代艺术的过去与现在,关注当代艺术、批评理论、艺术展览、学术论坛,构建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我们与您一起成长!Emai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